- 周小兰;马小青;王燕泓;
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,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爱国精神的重要渠道。文章以西藏自治区七地市30所学校、2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例,研究得出西藏中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认知高、参观效果好等方面的积极成效。但西藏中学在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也存在不少问题,据此提出对策建议:学校应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项资源融入学生教育教学活动,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动提升场馆建设水平发挥教育功能,社会合力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助力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。
2025年06期 No.375 35-39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26K] [下载次数:19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6 ] - 孟祥凤;王慧;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思政课,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。作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结,老西藏精神是具有西藏地域标识度的红色精神,更是西藏高校结合地方优势特色,守正创新讲好思政课的宝贵精神文化资源。老西藏精神“五个特别”基本内涵与“思想道德与法治”课培养“新时代好青年”在育人目标、课程内容、价值作用上的内在契合奠定了二者有机融合的前提基础;立足教材内容,老西藏精神所呈现的思政元素与教材章节内容具有丰富的连结点,决定了以教材重点章节为线索,以原则要求为遵循,做到精准融入的可能性;立足方法载体,以案例教学为依托、以红色资源为核心、以网络载体为抓手,决定了基于可操可控原则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可行性。
2025年06期 No.375 40-4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19K] [下载次数:18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4 ] - 杨富;
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中包含着丰富的西藏历史文化内容,时间跨度大、内容范围广、史实详略结合,需要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实践,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内容本身难度较大、大中小学教学内容衔接不足、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缺失等困难,西藏高校要实施加强教学组织管理与指导、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、进行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、融入“大思政课”等教学策略,提高课程教学效果,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效。
2025年06期 No.375 44-47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20K] [下载次数:20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5 ] - 林春大;
新时代高校德育实践的载体与育人路径不断创新,增强了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效。大学生教育援藏是一种融入大学生专业知识、师范技能、德育实践、价值培育四位一体的学科实践模式,也是高校培养“时代新人”的重要载体与重要路径。高校需要注重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构建、职业能力发展建设、岗前德育专题培训、党团联动持续引导、挖掘德育隐性资源等方面,以促进教育援藏学生公共服务精神培育、教学情怀培育、核心价值观培育以及教学相长能力提升。
2025年06期 No.375 48-52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28K] [下载次数:12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2 ] - 陆祖林;
2024年秋季,新修订的统编语文教科书在小学、初中起始年级开始使用,该套教科书在育人理念、文本编选及单元结构等方面有了新的推进,进一步守正创新,稳中求进。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,从编写理念、内容体系及编排体例三方面解读修订本统编语文教科书,把握其话语特征,以此审视修订本统编语文教科书的话语建构,明晰语文教科书的话语定位与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。
2025年06期 No.375 53-56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053K] [下载次数:42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1 ]